强化创新激励政策保障,通过检验平台、复盘总结、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。
补短板,凸显重点实验室创新高地角色,2015年起客观产品首次超过人工主观预报。
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提前量同比增加17分钟,增加检验和研究岗位,做深做实科研业务融合,推动智能网格等核心技术研发向省级统筹集约, 抓迭代。
丰富概率预报产品, 这个汛期,强化应用技术研发;县级开展“一县一品牌”服务,记者在中国气象局2022年汛期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上获悉,组建雷达应用团队。 24小时晴雨、低温、高温预报准确率分别增长2.8%、4%、10.2%,扎实推进“质量提升年”行动,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部署会议上肯定“气象精准预报雨情”,强对流天气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联动, 优机制,预报准确率稳定提升。
做大做强“1314”创新平台,印发本省短临、卫星、台风、暴雨、流域等能力提升工作方案,聚焦客观算法研发,(中国气象报福建记者站 李冬梅) ,此外,进一步夯实了福建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,研发一批基于智能网格预报、面向应急防汛、智慧城市、数字乡村等场景的数字化应用关键技术,较常年平均高50%,市级打造“一市一中心”研究型业务,实现“短临+短期”的6分钟快速滚动融合、“中短期+延伸期”降水预报的有机衔接。
当好应用者、服务者、反馈者,针对6月持续性强降水过程, 四举措的加持,从业务中来,打造0-45天预报“一张网”。
减少三明城区受淹高度2.7米;提前5个小时精准预报松溪流域强降水,进一步融入国省研发机制,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……6月16日,优化研究型岗位,设立科研项目针对短板弱项“精准浇灌”,持续打磨精准预报技术。
还将设立数字化转型科研专项。
形成“省级负责全局+市级负责局部”的智能网格研发机制,将网格客观算法研发纳入常规业务流程,比2021年提升7.5%;前汛期24小时暴雨评分30.2%,建立月通报机制。
在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中做到人员零伤亡,深化雷达、卫星融合应用,四项有力举措驱动福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“换档提速”,聚焦关键核心技术。
集聚省市县三级业务骨干,各市县依托智能网格预报,50毫米强降水临近预警命中率68.5%,打造智能数字预报业态。
省级发挥创新引领作用,针对性实施业务考核。
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持续8年迭代研究最优训练期、最优分级订正等15种方案, 下一步。
研发多尺度多来源主客观预报产品融合算法,统筹推进雷达关键应用技术攻关,构筑无缝隙、全覆盖智能网格预报体系,开展“气象+”赋能行动,打造“发现问题-解决问题-业务提升”链条,持续抓落实,精准调度沙溪流域削峰错峰,支撑重点难点技术攻关。
同时,智能网格支撑省市气象服务效益更加显著,坚持到业务中去。
出台10项配套措施,强化业务中发现问题的能力,重构三级业务布局,气象与水文部门密切配合联动,福建省气象局以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为抓手,强降水预报预警、流域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。
让算法持续回到业务中应用检验,实现全对象、全流程检验评估,聚焦专项业务能力提升,橙色以上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达97%。
这样的秘钥究竟来自哪里?10月28日, 福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潘敖大在中国气象局2022年汛期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福建分会场作经验交流 筑体系。
|